導讀:粽子是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,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,當時被稱為「角黍」,是用茭白的葉子包裹黍米,形狀呈牛角狀,主要用於祭祀祖宗和神靈,到了晉代,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。
在明清,粽子的種類越來越多,比如火腿粽子是最昂貴的粽子,在當時,粽子也還有特殊的寓意,因為端午節前後有很多考試,粽子的粽和「中」是諧音,吃了粽子,考試必中,所以人們都為了討個好彩頭,在端午節都會吃上幾個粽子。
而粽還和「宗」是諧音,在端午節祭祀時,擺上幾個粽子,還能光宗耀祖。
1/6